首页
产品
数据记录
数据记录设备
总线信号分析及仿真
信号仿真设备
仿真接口设备
接口设备
LVDS视频采集
UART电平转换设备
USB交换机
通信链路安全组件
车载以太网交换机
解决方案
座舱域解决方案
服务
关于我们
直播回顾丨“数据枷锁”的破局关键是什么?知迪科技出海“密钥”揭秘!
2025年07月03日

7月3日,知迪科技创始人兼CEO周强先生应邀与高工智能汽车创始人郑利瑶先生展开了一场线上直播形式的“尖峰对话”,深入探讨了中国汽车出海的“密钥战争”。直播虽已落幕,洞见依然闪耀。现在,就让我们回顾这场深度对话的精华,揭开“密钥战争”的制胜法则。



 郑利瑶 过去中国车企出海多聚焦东南亚、非洲等市场,如今逐步进军欧洲、北美。但出海不仅是车辆出口,还需面对研发、数据、测试等全新挑战。您认为当前中国车企出海的主要难题是什么?


 周强 :我认为有三个层面的挑战。


第一,法规的复杂性与动态性。欧盟的WVTA认证、GDPR《通用数据保护条例》、NCAP等法规要求严苛。以GDPR为例,它强调四点:数据最小化、目的限制、安全处理和数据跨境。此外,监管部门对用于AI训练的数据要求本地化存储,这对车企原有系统方案提出新要求。例如,原先采集的面部表情、道路车牌等数据,现在需实时脱敏处理。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也有数据显示,欧盟WVTA认证平均耗时12-18个月,30%车企因数据问题被驳回,如德国要求本土机构审计数据这类隐性成本陡增


第二,隐形的文化壁垒。这包括数据隐私观念冲突,比如国内以国家安全优先,赋予车企容错空间;欧盟则以个体权益至上,对企业强约束。例如,2024年8月,荷兰数据保护局对一家网约车公司开出3亿欧元罚单,因其未经安全机制传输司机数据至欧盟外。包括科技伦理观差异,比如国内可容忍可控范围内的试错;欧盟则坚持“预防胜于补救”,对高风险零容忍。也包括测试标准偏差,比如欧盟NCAP新增“儿童过马路”场景测试,而中国未强制,导致车型需额外调整,增加成本。


第三,技术适配与全球化交付能力。许多车企缺乏专业团队,外包服务又难以保障合规与效率。


 郑利瑶 我也了解到知迪科技2012年就在德国布局,那么知迪服务中国车企出海有哪些独特优势?


 周强 :我们的优势同样可以总结为三点,即我们的合规能力、技术能力、全球交付能力


合规能力是我们深耕欧洲市场多年,与当地车企及认证机构深度合作,积累了丰富的合规经验。技术能力是我们自研软硬件工具链,覆盖座舱、智驾、整车数字化领域,支持从仿真到数据采集的全流程适配。例如,我们的工具链支持千兆以太网等新技术,国内部署的方案可直接用于海外。全球交付能力比如我们德国的本土化团队超百人,德国标准与中国速度深度结合,我们在巴伐利亚州设有研发中心,全栈团队可帮助车企降本增效,确保项目合规高效落地。


 郑利瑶  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一方面体现在价格战和严格的成本控制上,另一方面也反映在极快的车型开发周期上。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车企既要确保合规,又要兼顾效率和成本。知迪如何调整服务体系,以满足中国车企的这些特殊需求?


 周强 :车企客户普遍期望同时实现“合规安全、高效率、低成本”三大目标。然而在工程实践中,这三者构成了典型的“不可能三角”,很难在同一项目中达到最优平衡。具体而言,


追求最高标准的合规安全,必然需要增加验证流程和测试环节,导致成本上升

强调效率提升,则需要对现有流程和组织架构进行优化,这可能带来合规风险

要求大幅降低成本,通常需要精简工具、人力和流程,难免会影响安全性


我们的解决方案是,首先要与客户共同明确项目优先级,基于具体项目的周期要求和风险承受能力,对三大目标进行科学排序。在确定优先级后,我们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最优平衡:


合规前置:在项目初期就将关键合规要求融入设计;

智能自动化:在测试认证环节引入自动化平台提升效率,同时确保流程完整性;

虚拟验证:通过仿真测试替代部分物理验证,有效降低实车测试成本。


知迪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通过系统化的工具链和工程服务能力,帮助客户在合规、效率和成本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最终实现“目标明确、风险可控、效率可量化”的项目成果。


 郑利瑶 让我们从市场视角转向技术层面探讨。当前智能汽车技术持续快速演进,硬件架构正从分布式ECU向多域集中式计算转型,软件层面则加速融入AI大模型等创新技术。这些技术变革为测试验证和平台服务带来了哪些新的技术要求?


 周强 :我们需要从行业技术演进趋势来系统分析。传统分布式架构下,整车可能包含数十个独立ECU,而现代架构已演进为少数几个高性能域控制器配合虚拟化控制单元。表面上看ECU数量减少使架构简化,但实际上由于虚拟化技术引入,系统交互复杂度呈指数级增长。这种技术演进对测试验证体系提出了全新要求:


测试复杂度提升:测试用例数量和执行时长都面临数量级增长;

网络通信升级:测试工具链需要快速适配千兆/万兆车载以太网及低延时网络需求;

算力匹配挑战:必须开发能够适配新一代SOC高性能计算平台的测试方案;

系统集成测试:需要建立支持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融合的测试体系;

AI赋能测试:通过AI提升测试效率和质量。


这些挑战要求测试服务商必须具备前瞻性的技术布局能力,才能满足车企在新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验证需求。


 郑利瑶 能否请您总结破解“数据枷锁”的核心方法论?知迪的差异化解决方案是什么?


 周强 :我们的核心解决方案可以概括为“全球化协同+本地化合规”的双轮驱动体系。这一模式的关键在于实现跨国团队的高效协同运作。具体而言,我们通过建立全球化技术平台和本地化合规团队,实现了跨国无缝协作——基于统一技术标准实现全球团队高效协同;本地合规保障——由属地化专业团队确保符合当地法规要求;项目快速交付——通过时区接力工作模式大幅提升交付效率。


典型案例是国内某合资车企的工具链开发项目,客户原计划3个月交付周期,通过我们中德团队的24小时接力开发,最终仅用20天就完成交付这就充分体现了我们“全球平台+本地合规”模式的价值。所以知迪的差异化优势不在于单一产品,而在于这套完整的全球化服务体系,帮助客户实现合规风险可控、研发效率提升、本地化适配无忧,让车企能够专注于核心产品开发,将复杂的合规挑战交给我们专业团队。


 郑利瑶 数据合规并非枷锁,而是全球化竞争的入场券。谢谢周总参与这次深度对话,不仅剖析了中国汽车出海面临的数据合规深水区,更清晰展现了知迪科技作为“破局者”的独特价值!